2021年我市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穩
2021年,我市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穩,聚焦破除體制性障礙、打通機制性梗阻、推出政策性創新,破除了一批制約高質量發展的突出短板,解決了一批群眾關心關切的難點問題,辦成了一批對長遠發展具有標志性意義的大事要事。
2021年,面對關鍵領域發展中遇到的激流險灘、困惑矛盾,我市全面深化改革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抓住經濟體制改革“牛鼻子”,啃下一個個“硬骨頭”,實現多點突破。
依托煤炭、巖鹽和鋼鐵“兩黑一白”基礎優勢,我市著力構建傳統產業全產業鏈,初步形成大尼龍、煤焦化、鹽化工、特鋼不銹鋼、碳基新材料5條產業鏈。以尼龍新材料、電氣裝備、特鋼不銹鋼、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10個產業為重點,建立產業鏈長制,落實聯席會議制度,完善“四個清單”,致力于搶占新產業優勢風口;國資國企改革啃下“硬骨頭”,提前完成57家“僵尸企業”處置任務;高新區圍繞“放權、擴圍、搞活”,率先實行管理體制、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極大激發動力活力,在全國高新區排名實現三連升,挺進100強;開發區(產業集聚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取得階段性成果,相關經驗做法被寫入省委改革辦、省發改委匯編材料《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與創新》;在全省率先出臺《農業產業負面行為清單》,強化農業綠色發展底線約束,葉縣深化推廣“十權同確”,成為全國農業集體產權改革試點。
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一直是改革的重點和難點。2021年,我市將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主抓手,大力推行行政服務“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70多項民生事項自助可辦,稅務、社保、醫保等窗口實現“周末不打烊”;企業登記時間壓縮到3個小時,不動產登記11項業務結果立等可取,212項政務及公共服務事項實現“指尖辦理”。不見面審批事項占比97.2%,承諾時限較法定時限壓縮87.6%,分別居全省第4、第5位。實行藥品零售行業“一業一證”綜合改革,較好解決了“準入不準營”問題。“量身定制”12類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流程圖,梳理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事項119項,精簡壓縮合并為48項。
看病就醫問題,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我市率先提出縣域醫療健康共同體概念,省人民醫院豫西南分院、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郟縣醫院揭牌成立,縣域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明顯提升,逐步實現由“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把“互聯網+醫療健康”作為解決群眾看病難的有力抓手,建立了遠程問診、遠程心電系統,打造家庭醫生智能服務平臺,在全國首創云巡診車,真正實現了“村頭接診、云端看病”;建立衛生健康信息系統,全市二級以上公立醫療機構在全省率先實現“一卡通”,被國家衛健委確認為電子健康卡創新應用試點地區;在全國率先建立醫療機構依法執業信用評價體系,探索構建評價、自律、監管、執法、監督“五力齊發”醫療綜合監管新模式,被國家衛健委確定為全國醫療服務多元化監管試點地區。
教育是民生之基,我市全面實施學前教育行動計劃,新建、改擴建幼兒園424所,新增學位65612個,普惠性資源覆蓋率達到80%,學前三年毛入園率91%,“入公辦園難、入民辦園貴”狀況得到有效改善。積極開展“老校+新校”“強校+弱校”“教育聯盟”“強校托管”等改革試點,中心城區已有20多所中小學實行聯合辦學,5所市級示范性高中聯合成立高中教育集團,實現了“大班額”瘦身、“擇校熱”降溫。探索實行“1+X”證書制度,獲批河南省第三批“1+X”證書制度試點院校5所、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核試點42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