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疾控中心發布12月份健康風險提示
進入12月份,冷暖空氣交替,氣溫起伏震蕩,全省已經進入流行性感冒高發時節。此外,近期國外奧密克戎變異株來勢洶洶,國內本土疫情此起彼伏,流感和新冠肺炎疊加流行風險進一步增加。河南省疾控中心專家在此提醒廣大居民本月注意防范新冠肺炎、流行性感冒、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和非職業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等。
一、新冠肺炎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總體呈高發態勢,每日新增確診病例接近上一輪疫情高峰水平,奧密克戎變異株目前已波及6大洲34個國家,截至12月5日24時,全球累計報告確診病例超過2.6億。近日,我國內蒙古自治區、黑龍江省、云南省、上海市、北京市、陜西省、河北省等多地通報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冬季疫情防控壓力不斷增大,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復雜。廣大居民要保持警惕,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做好必要的防護措施。
防護措施:
1.積極接種疫苗。目前全省正在開展3-11歲兒童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及18歲以上人群加強針接種工作,請符合接種條件的人群盡快完成接種,全程接種滿6個月后及早接種加強針,共筑全民免疫屏障。
2.注意個人防護。日常出行,應堅持佩戴口罩,盡量減少不必要的聚集,保持社交距離。保持良好的個人及環境衛生,勤洗手,常通風,注意休息,注重營養,增強體質。
3.做好自我健康監測。關注自身健康狀況,如果出現發熱、干咳、乏力等癥狀,請戴上口罩及時前往附近具有發熱門診的醫療機構就診,主動向醫生報告發病情況及旅行史、接觸史,便于診斷治療。
4.主動報備行程。(一)11月11日(含)以來,有上海市旅居史的來(返)豫人員;11月14日(含)以來,有內蒙古滿洲里市、黑龍江省齊齊哈爾訥河市旅居史的來(返)豫人員; 11月17日(含)以來,有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旅居史的來(返)豫人員; 11月28日(含)以來,有北京市、陜西省咸陽市旅居史的來(返)豫人員。(二)有國內其他中高風險地區旅居史、與已公布的陽性感染者活動軌跡有交集的人員。(三)發現自己健康碼為紅碼、黃碼人員。請上述人員第一時間主動向所在社區(村)、單位或住宿賓館報備,按要求配合盡快落實隔離管控、核酸檢測、健康監測等各項防控措施。
二、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古老”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通過飛沫傳播,臨床典型表現為突起畏寒、高熱、頭痛、全身酸痛、疲弱乏力等全身中毒癥狀,而呼吸道癥狀較輕。本病常呈自限性,病程一般為3~4天。全球每年會導致多達65萬人死亡,對人類健康造成巨大影響,流感也是第一個實行全球監測的傳染病。
結合當下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背景,并且由于新冠病毒變異株的不斷出現,為疫情發展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今年冬春季新冠疫情與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出現疊加流行的風險依然存在,進一步增加了防控工作的復雜性和難度。
防護措施:
1.接種流感疫苗。防控流感的一個有效措施就是接種流感疫苗,根據最新發布的《中國流感疫苗預防接種技術指南(2021-2022)》,推薦以下人群為優先接種對象:(1)醫務人員, 包括臨床救治人員、公共衛生人員、衛生檢疫人員等;(2)大型活動參加人員和保障人員;(3)養老機構、長期護理機構、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場所脆弱人群及員工;(4)重點場所人群,如托幼機構、中小學校的教師和學生,監所機構的在押人員及工作人員等;(5)其他流感高風險人群,包括60歲及以上的居家老年人、6月齡-5歲兒童、慢性病患者、6月齡以下嬰兒的家庭成員和看護人員以及孕婦或準備在流感季節懷孕的女性等。對于≥6月齡且無禁忌證的人群均可接種流感疫苗。
2.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戴口罩,勤洗手,盡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場所;出現流感癥狀后,咳嗽、打噴嚏用紙巾、毛巾等遮住口鼻,然后洗手;盡量避免接觸眼睛、鼻或口。家庭成員出現流感患者時,要盡量避免近距離接觸,尤其是家中有老人與慢性病患者時。
3.重點場所防控。托幼機構、學校、家庭、醫院、工廠、養老院等集體單位容易出現聚集性疫情。應加強這些重點場所的日常通風、清潔、消毒工作,一旦出現疫情及時處置上報。
三、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
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全年均可發生,我國以冬春季節高發。多集中在學校、托幼機構、醫院等人員密集場所發病,旅行團、游輪、度假中心也常有疫情發生,11月份我省洛陽市一幼兒園報告了一起諾如病毒感染暴發的疫情。
通常經過以下途徑感染:食用或飲用被諾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觸摸被病毒污染的物體或表面后將手指放入口中、接觸病毒感染者(如照顧患者、與患者分享食物或共用餐具)。牡蠣等貝類海產品和生食的蔬果類也是引起感染的常見食品。
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以輕癥為主,最常見的臨床癥狀為嘔吐和腹瀉,其次為惡心、腹痛、頭痛、發熱、畏寒和肌肉酸痛,多數患者癥狀持續2-3天后即可康復。少數病例會發展成重癥甚至死亡,重癥或死亡的高危人群為高齡老人和低齡兒童。
防護措施:
1.關注飲食衛生。注意勤洗手,尤其是飯前便后、加工食物前;不喝生水;不吃未燒熟煮透的食物和未經消毒的奶,牡蠣等貝類海產品應深度加工后食用;水果和蔬菜食用前應認真清洗,不吃不干凈的水果和蔬菜。
2.注意規范化處理。不接觸病人、病人嘔吐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環境。諾如病毒腸炎患者在患病期至康復后3天內應進行隔離,輕癥患者可居家或在疫情發生機構就地隔離,重癥患者需送醫療機構隔離治療。被患者嘔吐物或排泄物污染的環境或物體表面,應由經過培訓的人員用含氯消毒劑或其他有效消毒劑清洗消毒,并立即脫掉和清洗被污染的衣物或床單等,消毒清洗時應佩戴口罩以及橡膠或一次性手套,并在清洗后認真清潔和消毒雙手。
四、非職業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隨著冬季天氣逐漸寒冷,群眾使用煤炭、天然氣取暖的需求增加,非職業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也進入高發期。發生非職業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主要場所為家庭,包括使用煤爐、炭火等取暖設備的居室,安置燃氣、煤氣熱水器的衛生間或淋浴房,使用燃氣、煤氣灶具的廚房等。此外,使用小型油、汽發電機的車庫、地下室以及密閉的空調汽車內也是高危場所。
發生一氧化碳中毒的臨床癥狀主要與機體血液中碳氧血紅蛋白濃度有關。輕度及中度中毒后迅速脫離中毒環境并及時搶救,一般無后遺癥狀。重度中毒患者病死率高,存活者可有嚴重后遺癥。
防護措施:
1.注意采暖安全。寒冷季節如有條件盡量選擇集中供暖。家中使用燃氣、煤氣灶具或小型油、汽發電機時,應保持良好的通風狀態,最好安裝一氧化碳探測器,并定期檢查維護。
2.采取規范化處理。一旦發生非職業性一氧化碳中毒,應立即開窗通風,同時迅速將中毒者轉移至空氣新鮮且通風良好處。盡快撥打120急救電話,盡早進行高壓氧艙治療;對于出現呼吸及心跳停止的危重患者,應立即給予人工呼吸和心臟按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