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水同治潤鷹城系列報道之二:白龜山水庫北副壩工程
來源:平頂山融媒 |
時間:2021-08-18 |
瀏覽次數:
白龜山水庫北副壩工程作為平頂山市“四水同治”十大工程之一,建設投資4400萬元,是1998年實施的水庫除險加固設計工程之一。
白龜山水庫,又名平西湖。位于平頂山市區西南部,攔沙河蓄水而成,是一座以防洪為主,集防洪、城市供水、農業灌溉為一體的人工湖泊。總庫容9.22億立方米,最大面積約125平方公里。該水庫是1958年動員數萬民工開始修建的,1966年8月基本建成。白龜山水庫由攔河壩、 順河壩、北副壩、泄洪閘、北干渠渠首閘、南干渠渠首閘等主要建筑物組成。攔河壩是位于水庫的東部,順河壩位于水庫的南部,北副壩位于水庫的北部。
市白龜山水庫管理局工程管理科科長郭延峰介紹,北副壩工程采用了路壩結合方案進行施工。壩體主要在示范區的龍翔大道和冬勤路,壩頂高程是110.5米,它通過借助自然山體、以路代壩、壩路結合的方式進行施工建設,全長4387.55米。該工程于2020年4月18日完成全部建設任務并通過竣工驗收。
白龜山水庫作為長江以北、瀕臨城市區少有的大水面,在修建北副壩之前,該水庫是無法達到原設計的校核庫容9.22億立方米的,一旦遇到較大洪水,洪水會沿著水庫北部低洼處蔓延至市區及下游地區。北副壩建成后,有效提高了白龜山水庫的防洪和興利能力,水庫防洪校核標準可達到2000年一遇,汛期可以增加蓄水量9000萬立方米,相當于增加6個杭州西湖的水量。增加蓄水后仍可保證上下游的防洪安全,使水庫安瀾、生態良好,更好地造福全市人民。
(圖片:王亞南 )
編輯:邱晨雨
記者:常青
通訊員: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