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四水同治工作獲全省優秀等次 被獎勵1000萬元
河南省2020年度四水同治工作考核結果近日公布,我市獲省轄市考核結果優秀等次并被獎勵1000萬元,汝州市獲省直管縣(市)考核結果優秀等次。
近年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系統治水的重要論述,堅持系統謀劃、強化全域統籌、狠抓舉措落實,著力做好“引水入市、提水上山、水系互通、聚水潤城”四篇文章,以水資源的可持續高效利用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我市堅持全域推進,科學編制規劃,綜合考慮城市水系、降水、地下水等,通過外引內聯、織密湖脈、城鄉統籌推進的方式,著力打造“系統完善、豐枯調劑、循環通暢、多源互補、清水綠岸”的全域水網。市委、市政府成立由市委書記任第一組長、市長任組長的四水同治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市級領導聯系重點水利項目,通過定期召開專題匯報會、舉辦現場觀摩活動等推動工作落實。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赴基層和工程一線調研指導。各縣(市、區)黨委、政府成立工作專班,建立聯動機制,細化任務,責任到人。四水同治辦成立專門的督導指導工作組,實行每周例會、定期通報、信息報送等機制,建立季度觀摩點評排名制度,充分調動各縣(市、區)政府的主動性。
同時,我市財政拿出1700萬元,在全省率先編制完成《平頂山市全域循環生態水系規劃》。《規劃》涉及面積7882平方公里,共169座水庫、88條河流,按照“用水多源保障、單體工程多元利用、一張水網多維調控”的思路,全面布局現代化生態水網;圍繞全域循環生態水系規劃,高起點編制“1+10+4”規劃體系;儲備建立涉及總投資734億元19類230個項目的水利建設項目庫,著力貫通河流水系,優化水資源配置。
我市統籌利用跨流域水資源,南調長江水、西引黃河水、充分利用本地水,依托現有河流走向和規劃連通線路,以昭平臺、燕山、孤石灘和郟縣老虎洞、寶豐龍興寺等重要水庫節點為中樞,引水入城入市。
充分利用“一縱四橫七脈多湖”的優勢,我市打通區域間水系阻隔,構建南北通達、東西貫通的水系框架。目前,我市正在規劃平頂山北部祥云河水系連通工程,實現昭平臺水庫和市區水系的連通,并謀劃葉縣燕山水庫引水工程,連通燕山水庫、灰河、沙河。
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市實施湛河治理等一大批水利項目,改善了市區生態環境;投資4400萬元完成白龜山水庫北副壩建設,使白龜山水庫多蓄水9000萬立方米,相當于增加6個杭州西湖的水量;投資6.7億元的城區南水北調供水配套工程和投資4.3億元的舞鋼市南水北調引水工程等正在施工。
2020年,我市四水同治工作多次受到國家和省里表揚,在全省河長述職視頻會議、四水同治工作推進會議上發言。郟縣河長制工作受到國務院督查激勵,葉縣水利脫貧攻堅工作受到水利部表彰,郟縣被水利部命名為“全國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先進集體”,我市被住建部和國家發改委命名為“國家節水型城市”,湛河被水利部命名為“全國第二屆最美家鄉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