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最美科技工作者 勇做新時代最亮的星
—— 致讀者 ——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他們勇毅前行、敢為人先;建設國家創新高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他們開拓創新、團結協作;奮戰在基層一線,用科技服務民生,他們埋頭苦干、無私奉獻。他們是“最美科技工作者”,是新時代最亮的星。
5月25日,我省正式發布2021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單,集中展示我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群體的感人事跡,大力弘揚“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的新時代科學家精神,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當科技創新排頭兵,勇做新時代追夢人。
開展“最美科技工作者”學習宣傳活動,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抓手,是加強科技工作者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工作的實際舉措。按照全國“最美科技工作者”學習宣傳活動安排,省科協會同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省委軍民融合辦、省科技廳,力求評選出在黨的領導下,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不負“最美”無愧“最亮”的優秀科技工作者典型,引導廣大科技工作者不斷從先進身上汲取精神營養,把“最美科技工作者”學習宣傳活動激發的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轉化為投身創新實踐的實際行動,進一步提振進軍世界科技強國、奮力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的精氣神。
5月30日是全國第六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為宣傳2021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跡,河南日報和河南日報客戶端分別刊發一組通訊,向廣大讀者展現我省科技工作者的先進典型風采,激勵全省科技工作者學習最美、爭當最美,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和昂揚的奮斗姿態迎接新時代、踏上新征程,匯聚打造中西部創新高地的磅礴力量。
王家耀,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河南大學地理與環境學院教授、博導,河南省時空大數據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地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專家。主要從事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專業領域的理論研究和教學科研工作,為學科建設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榮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先后獲得首屆“全軍專業技術重大貢獻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和軍隊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等重大獎勵,為國家和軍隊培養了一大批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領域的高層次科技人才。
張效房,鄭州大學眼科教授,主任醫師。從事眼科醫、教、研工作77年,在眼外傷、眼內異物摘出研究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張效房法”被譽為中國眼科學對世界眼科事業的兩大貢獻之一。改進和簡化“手法小切口白內障摘出手術”,在我國有效控制白內障致盲方面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榮獲了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先進科技工作者、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醫藥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全國最美醫生”和河南省科技功臣、河南省醫德楷模等榮譽稱號。
杜祖亮,中原學者,河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河南大學材料學院院長,高效顯示與照明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特種功能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教育部創新團隊牽頭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長期致力開展應用于未來光電信息與能源等領域的納米材料與器件的基礎及應用研究,他面向國際前沿和國家發展重大需求,在量子點發光材料與器件(QLED)研究領域,破解了多項國際難題,建立了系列自主核心技術。
雷振生,省農科院小麥研究所所長,河南省小麥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中原學者,獲國務院特殊津貼。從事小麥新品種選育工作37年,主持承擔國家和省部級重大科研項目38項,育成小麥新品種33個,累計推廣利用面積達3億畝以上,為保障我國糧食和食品安全做出了重大貢獻。先后獲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12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以及全國有突出貢獻農業科技人員、農業科研杰出人才、河南省科學技術杰出貢獻獎等榮譽稱號。
王合龍,研究員,現任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洛陽電光設備研究所高級專務、副所長、總工程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主要從事機載光電事業的科研工作,主持研制的多款光電產品填補了多項國防武器裝備空白,研制的多型機載光電探測與對抗系統,使我國機載光電探測與對抗設備躋身世界先進。先后承擔了國防科工局、軍委科技委等科研項目130余項,獲得國防科技進步獎、部級科技進步獎等獎項10余項,為我國航空光電技術的進步做出了突出貢獻。
李建斌,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鐵裝備集團重大專項研究院院長,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長期致力于盾構機技術創新和管理,是我國盾構自主化研制和技術創新的開拓者之一。作為總設計師,先后完成“地下”、“水下”、“山下”工程盾構機全型號的系列化,全程負責世界首創的超大斷面異形盾構研制和產業化,累計制造盾構機超過1000臺,實現了我國隧道掘進裝備從“無”到“有”,從“趕超”到“領跑”的躍變。
張建國,中原學者,工學博士,教授級高工,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國家安全生產專家組成員,現任中國平煤神馬集團常務副總經理,中國煤炭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礦山安全學會副會長,煉焦煤資源開發及綜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長年奮戰在基層科研一線,長期致力于煤礦瓦斯防治、高效抽采、瓦斯資源利用、煤礦智能化建設等方面的研究,專注用科技創新破解煤礦開采難題,是我國煤炭行業安全、綠色開采領域的學術帶頭人之一。
段朝陽,研究員,航空工業空空導彈研究院首席專家,空空導彈自動駕駛儀研發的技術帶頭人。自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技術研究工作,先后參加了一系列型號研制和預研項目的研究,承擔了國防基金和航空基金等重大創新課題的研究,任多個項目的型號副總師和主任設計師,帶領研發團隊為我國精確制導武器實現跨代發展、躋身世界先進行列做出了突出貢獻。先后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河南省三八紅旗手、洛陽市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
渠桂榮,河南師范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河南省化學會常務理事、有機化學專業委員會主任。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國家級教學名師,全國模范教師,省級教學名師入選者,全國三八紅旗手,國家級有機化學教學團隊負責人,河南省勞動模范,省杰出人才,省十大女杰。主要從事核苷與核苷酸類化合物的綠色合成技術與產業化研究,曾獲全國巾幗發明家創業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河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河南省首屆專利獎一等獎。
余輝,高級農藝師,現任正陽縣花生研究所長。長年在花生科研和技術推廣領域辛勤耕耘,為花生產業發展開辟了新途徑。研發出以起壟種植為主要內容的高產、優質、高效栽培新技術,被國家、省、市農業專家譽為“革命性突破”和“正陽模式”。緊緊圍繞生產需要,以市場為導向,致力于花生新品種選育及良種良法配套技術的研究與推廣工作。引進選育花生新品種和研發的新技術累計推廣895萬畝次,增加社會經濟效益17億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