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值”“內涵”雙提升——“小市場”改出大民生
維樂笑市集市場、體南農貿市場:退路進“家”,增加群眾幸福感
“我就住在附近,平時都是來這里采購米、油、蔬菜等生活物資,一進來看到市場整整齊齊、干干凈凈的,買菜環境舒適,心情都變好了。”10月10日一大早,在維樂笑市集市場買菜的胡奶奶說道。
維樂笑市集市場屬“退路進場”項目,其中商戶來自原勝利街農貿市場。勝利街農貿市場地處城市繁華地段,經營范圍以農產品為主,涵蓋蔬菜、水果、肉食、蛋禽、熟食、糧油及雜貨等。自1992年建立以來,勝利街農貿市場就一直伴隨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然而隨著城市日益發展,勝利街農貿市場基礎設施配備不齊等問題日漸凸顯,市場攤位設計不合理,商品擺放雜亂,市場周邊有多個單位和小區、學校,出行高峰時經常造成交通堵塞。
(新建并投入使用的維樂笑智慧農貿市場 礦工路街道王順新拍攝)
民以食為天,小小“菜籃子”,裝著大民生。同時也是展示城市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為了托穩、扮靚“菜籃子”,平頂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農貿市場改造提升工作,大力推進全市農貿市場提質升級,勝利街農貿市場就是實施改造提升項目的市場之一。2021年7月5日,勝利街農貿市場正式啟動退路進場工作,原有商戶將被安置在新華區自由街新型智慧農貿市場維樂笑市集繼續經營。截止8月上旬道路兩側商業用房基本拆遷完畢。“此次退路進場項目涉及商戶約200余戶。維樂笑市集總建筑面積8000多平方米,內設攤位300多個。”新華區市場發展服務中心勝利街市場管理所所長戴偉東介紹說。
(新建并投入使用的維樂笑智慧農貿市場 礦工路街道王順新拍攝)
新建的維樂笑市集市場各項設施完備,采用了具有新風系統的中央空調。市場內區域劃分清晰,空間整潔敞亮,同時進行了現代化的攤位設計,劃行歸市、柜臺設置、通風、照明、垃圾處理、公用廁所、農殘檢測等均達到商務部《標準化菜市場設置與管理規范》要求。目前維樂笑市集市場已投入使用,是我市首家完成“退路進場”的農貿市場。各項管理制度、創文創衛相關公示和宣傳內容也在逐步建立完善之中。
(新建并投入使用的維樂笑智慧農貿市場 礦工路街道王順新拍攝)
隨著勝利街農貿市場搬遷完畢,同時對勝利街進行提檔升級,還路于民。其中包括人行道鋪裝、雨污水排放、路燈安裝等。
與勝利街農貿市場同屬“退路進場”項目的,還有平頂山市體南農貿市場。
市場過道寬敞整潔,功能分區一目了然,蔬菜、肉食、干貨等攤位設置有序……10月12日,記者走進改造后的體南農貿市場,讓人眼前一亮。據了解,體南農貿市場建成于1993年,北起體育路建設路口,南至體育路曙光街口,東西兩側共有門面房143間,主營蔬菜、肉類、禽蛋、水果、水產、調料、煙酒等居民生活必需品,截至2019年底市場已累計安置下崗職工1000余人。“體南農貿市場市場輻射范圍比較大,輻射居民達40余萬人,也是平頂山市不少大中型飯店的原材料供應地。”新華區市場發展中心主任楊本建介紹,市場多次獲得國家級“十佳農貿市場”榮譽稱號,為新華區乃至全市經濟建設作出過積極貢獻。但隨著時間推移,市場年代久遠,基礎條件差,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復審標準存在較大差距,已不能適應城市發展現狀。
為有效保障廣大消費者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提升城市品位和整體形象,全面推動創文和國衛復審工作,根據平頂山市和新華區有關“退路進場”工作要求,新華區啟動體南農貿市場“退路進場”改造工作。改造中,新華區先期對體南路名門底商原智慧農產品市場內約8000平方米的經營面積按照平頂山市標準化農貿市場及創建標準等進行提檔升級,對市場內通風、下水、智慧追索、檢測等設施統一完善,確保實現體南農貿市場商戶就近搬遷。
9月28日,商戶開始陸續搬遷,同時新華區啟動對原體南農貿市場的拆遷。10月8日,體南市場‘退路進場’全部拆遷完畢、清運完畢,新建市場內水電改造、攤位內明溝挖掘、地溝砌筑、墻體砌筑、構造柱施工、水電和下水管道預埋均已完工。體南農貿市場拆遷完畢后,新華區將迅速轉入道路改造工作,解決過去擁堵現象。
東環路綜合農貿市場、魏寨農貿市場、西苑綜合市場:升級換“顏”,提高群眾獲得感
“菜籃子”光“顏值高”還不夠,還得有“內涵”。2021年9月24日,平頂山市首家智慧農貿市場——東環路綜合農貿市場提升改造完成驗收工作。該市場引入智慧農貿管理平臺,為商戶配置了智能溯源電子秤和商戶前端展示屏,可以實時顯示商品當日指導價格,展示商戶營業執照、健康證、索證索票、收款碼等,商戶相關信息和經營信息一目了然,杜絕了短斤少兩、亂貼亂掛等現象。每筆交易還可以打印溯源小票,交易信息自動上傳市場管理后臺,便于對交易數據進行查詢、統計、分析,為市場管理方提供決策依據。市場配置的還有放心農貿觸摸查詢一體機,從市場菜價到商戶信用;從食品安全抽檢結果到市場公告;從市場樓層布局到周邊配套服務情況,消費者都可以通過指尖輕輕點擊獲取想要的答案。
干凈的環境,整齊的攤位,智慧化的管理……隨著改造后的東環路綜合農貿市場的投入使用,在平頂山市衛東區東環路住了十多年的張大姐覺得,菜籃子里的東西越來越放心,心里的幸福感不斷增強。
據了解,平頂山市東環路綜合市場是平頂山市目前最大的綜合批零市場,始建于1988年。隨著時間不斷推移,環境臟亂差、經營設施簡陋、信息化水平低、運營管理模式落后、食品安全溯源缺失等問題日益突顯。為讓市民的“菜籃子”拎得更舒心、更安心,按照平頂山市人民政府第90次常務會議關于《平頂山市城市提升六大工程實施方案》精神,結合平頂山市創文保衛工作要求,自2021年7月東環路綜合市場開始進行提檔升級改造。
項目在原址上拆除南北兩側附屬物,擴充經營場所。參照“五化”農貿市場經營模式,重新打造一個便利化、人性化、特色化、智慧化、規范化的農貿市場。改造后的東環路農貿市場一期使用面積約達4080平方米,提供商鋪65間,攤位95個,可容納商戶150余戶,市場整體可容納商戶350余戶,可滿足周邊近8萬人的日常生活需求。9月15日上午,平頂山市市委書記張雷明到東環路智慧農貿市場考察調研,過程中就智慧市場大數據中心、智慧農貿管理平臺、智慧溯源檢測系統等農貿特色數字化建設項目予以高度肯定。
全面改造升級后,平頂山市東環路綜合市場內異味、臟亂等現象已不復存在,干凈、整潔、衛生成為了市場的一張嶄新“面孔”。“都快趕上超市了,不僅顧客購物時舒心,能在這樣的環境里做生意,我們心里也很高興。”商戶唐大姐笑意盈盈地說道。
平頂山市把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工作當成改善市民“菜籃子”的民生工程,改出了大民生,贏得了好口碑。今年,市委書記張雷明在調研創文創衛工作時,做出將市區五個重點農貿市場退路進場和提檔升級的重大決策,要求各區各部門齊心協力、克難攻堅,切實補齊這塊創建工作的“明顯短板”。要盡快啟動城區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工作,盡快解決市場多年的詬病,給廣大市民管理規范、整潔有序、文明和諧的市場,全力打造讓群眾滿意的“菜籃子”。
作為智慧化改造提升的農貿市場,最近,魏寨農貿市場、西苑綜合市場也相繼完成升級改造并陸續投入使用。在滿足老商戶經營的情況下,還將吸引一批流動攤販進入市場,進一步增強市場活力,帶動周邊人氣聚集和經濟發展,形成良好閉環。這預示著平頂山市農貿市場行業將進入一段全新的歷程。不僅給平頂山市民帶來了全新的消費體驗,更多的還有便捷健康與安全放心。